新闻中心

IPO审批权下放是大势所趋 交易所怕接烫手山芋

发布时间:2012-02-23 浏览次数:835 来源:

        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抛出了一个问题:IPO不审行不行?这一话题近日被市场热议不衰,其中有超过七成的网民表示支持IPO不审。对国外证券市场比较熟悉的多位专家认为:在完善各项制度的同时,将上市审批权逐步下放给沪深交易所,应是长期改革的方向。

完全不审批的股市闻所未闻

        资深投资人丁元恒是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硕士、金融学博士,曾在华尔街担任高盛证券经理,他说,股市都要有审批,不然垃圾公司会把股市败光。遍观诸多成熟市场,都对公司上市有基本要求或者说门槛,需要审批。只不过,审批的权力应该放在离市场最近的那个机构,同时,需要完善其他配套制度。像中国内地这样,把上市审批权放在证监会是很独特的。在比较成熟的市场,审批权都放在交易所。现在证监会权力很大、管的事情很多,而交易所又比较“闲”,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不如让两个交易所承担IPO审核的重任。如果交易所监管不到位、审核不得力,证监会罚交易所就好了。这样才与成熟市场接轨。

交易所怕接“烫手山芋”?

       深圳创投公会副会长王守仁叙述了自己的一段经历。原先,王守仁也是主张IPO审批权下放到交易所的。但有一次他跟某交易所一位领导谈起这个建议,那位领导却连连摆手:“不要,不敢要,不能要。我不想交易所成为股民围攻的对象。”

       交易所这位领导担心,上市名额是一项稀缺资源,总会有人去争去抢,甚至搞利益输送以赢得先机。交易所必须依靠严密完善的制度才能杜绝这种事情发生,或者发生了能够有效惩处。但目前配套制度不完善:法律不够严密、监管不够健全、执行不够得力。有些事情交易所也挡不住,结果会使交易所成为众矢之的,并不是一件好事。

       据此,王守仁说,IPO审批制度改革的关键其实还是配套措施的继续完善。香港的港交所负担IPO的审批,要对上市公司多次聆讯,但程序很透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股市也有审批,上市公司不但要向交易所申请,符合一定的条件,经过一定的程序才能上市,同时还要到证券监管机构备案。这些监管机构不具有审批权,但具有最终否决权。同时,美国的证券监管机构可以依据细密的法律对交易所、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监管,拥有执法权,对内幕交易等违规行为可上门抓人。

王守仁认为,内地股市也应该这样:证监会负责监管、交易所负责发行。

        他表示,郭树清提出的改革思路是“投石问路”,方向是正确的。但郭树清的目的恐怕不是为了废除审批,而是提请社会讨论,以利于形成共识。未来的目标应该是把审批权从证监会剥落,放到交易所中。而这样做的前提是完善各项制度。现在虽然把审核程序公开了,但每道程序的标准、要求还不清晰,人为因素还是太多。需要对相关法律制定更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减少行政干预,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再下放审批权到交易所,渐进式改革比较稳当。

有专家建议证监会重新定位

        但也有专家学者认为,中国本来就不适合搞IPO审批制,故应放弃。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表示,证监会要重新定位,把主要工作从上市审批变为落实监管。

        刘胜军认为,IPO审批权实际上给权力寻租和腐败带来空间。PE腐败现在已形成完美的寻租途径,因为它与内幕交易和股价操纵相比更为隐蔽与表面合法化。废除IPO审批,上市的公司必然大量增加,才能降低整体的市盈率。股市的吸引力跌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寻租就不成为一个问题。

         刘胜军认为,废除审批权的时机已经成熟,证监会的主要职责是监管而不是管制,而IPO审批制废除后恰恰能降低权力寻租现象。取消审批制后,大量企业上市,市盈率回归合理水平,企业自然不会再对IPO趋之若鹜。在审批制下,证监会以审批为主业,监管成了副业。只有废除审批制,证监会脱身于利益漩涡,才有可能祭起监管的大刀严惩违规者。先利益独立,而后才有监管。

        他说,即使在美国这样的成熟市场,证监会也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去审核每家公司,也难以避免出现安然这样的严重欺诈。但是,监管的精髓正在于此:事前假设每家公司都是诚实的,一旦发现有造假者,即采取严厉的惩罚特别是对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事后惩戒的巨大震慑作用,将使得那些企图造假上市的人望而却步。在安然事件中,不仅安然破产,全球四大之一的安达信也灰飞烟灭。“任何一个市场,比如说在美国,每年那么多公司上市,你靠证监会,一家公司一家公司去发现造假,去审核,这是不可能的任务。你真正唯一的出路就是靠惩罚,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证券监管的方向。”刘胜军说。

u8国际

友情链接

  • 深圳市人民政府
  • 清华大学
  • 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 深圳市U8国际平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u8国际企业会公众号

    U8国际平台公众号

    u8国际公众号

    版权所有© 深圳市u8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深ICP证004028-1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4173号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清华信息港科研楼10楼   
           近日,佛山市科技局根据《佛山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佛山市财政科技创新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和〈佛山市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佛科〔2019〕131 号),公示了2020年度科技创新载体后补助项目情况,u8国际佛山科技园获得“认定高企资助”和“市孵化器运营评价A”两项补助,补助资金共22万元。       u8国际佛山科技园近年来坚持高质量的发展不动摇,早在2015年,u8国际佛山科技园已经获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级众创空间”荣誉,建立了具有自身发展特色的孵化服务模式。       去年科技园秉承“服务科技企业成长,助力科技成果转化”的理念,持续做好投资孵化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获得了多项资质荣誉。获评优秀(A类)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第三届中国孵化器TOP评选“金蛋奖”、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佛山赛区)优秀组织机构、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孵化基地、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佛山u8国际)科技服务站、高新区科创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单位等一系列荣誉。其完备的基础设施、规范的运营管理、特色明显的孵化模式、突出的专业服务业绩、强劲的示范带动作用等特点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u8国际佛山科技园依托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和u8国际集团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有效经验和积累,以“构建创新载体、培育产业集群、创新体制机制、集聚领军人才”为抓手,在佛山建立起与本地产业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在传统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模式的基础上,科技园继续探索延伸,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构建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跨境加速+产业园”四维一体全链条孵化服务模式,形成了创新载体、科技投资、技术平台、创新培训、国际合作等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服务,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孵化支持,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为区域创新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产学研资深度融合的创新孵化服务体系,科技园聚集了一批新材料、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目前,科技园在孵企业3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0家,引进和培育了省、市、区创新创业团队项目30多个,其中包括“广东省珠江人才”团队项目2个,均在科技园实现产业化。科技园集聚了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u8国际智能制造研究中心、中囯工程院院士工作站、佛山中国发明成果转化研究院、广东科技工业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推广中心、深圳创新设计研究院佛山中心、佛山桃园先进制造研究院、佛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创新中心、佛山鲲鹏现代农业研究院等10多个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已建成省市等各级工程技术中心13个。       接下来,u8国际佛山科技园将继续发挥其链接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优势,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布局、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以国际化视野打造战略新兴产业创新平台,在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和集聚新兴产业发展、引进国内外“高精尖缺”人才团队与项目等方面下功夫,推动佛山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佛山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