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风投大腕倾情下乡务农 斥巨资向农业板块示好

发布时间:2011-09-04 浏览次数:921 来源:

 

一边是阳春白雪的高科技,一边是下里巴人的鸡窝,二者却在资本的纽带下频频结合近日,IT巨头柳传志麾下的联想投资将注入资金3000多万美元,投资新建养鸡、鸭、鹅、猪一体化公司8-10家。
    风投的动向,一直被认为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向来被认为投资期限长,风险高的农业,如今成为了风投的座上宾,嗅觉灵敏的风投大腕倾情务农,传达了何种信号?
    激情显现
    记者了解到,联想投资以往关注领域主要在服务外包、医疗健康、现代制造业等,投资现代农业还是首次。据悉,此次投资畜禽被联想内部戏称为“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
    其实,“守望麦田”的远不止联想一家。投资机构“下乡务农”,已经成为一道风景线。在网易丁磊投资养猪成为话题新闻后,更多的风投向农业板块“示好”。目前已经涉足中国农业的风投和私募已包括红杉资本、青云创投、智基创投、鼎晖资本、九鼎投资、中科招商基金、优势资本、达晨创投等众多“淘金者”。数据显示,包括茶叶、花卉、蔬菜、鸡蛋、育种、疫苗、水产养殖、肉食品加工、豆制品加工、生物肥、农药等农业板块,都有风险投资涉足。
    记者从四川证监局了解到,目前四川正处于辅导期待上市的公司中,农业企业占比达到了10%。“十二五期间,政策对于新农业的支持非常大,很多企业和投资商都开始在现代农业上加大投入。”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创业板也在重点扶持"新农业"领域企业上市的导向,增加了现代农业企业上市机会。”
    风投的钱经
    2010-2011年,风投在农业上的投资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投中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私募股权机构投资于农业项目的金额仅为0.56亿美元,而2007年,这个数字猛然增长至3.96亿美元,到了2010年,其投资金额达14.89亿美元,这一年的投资金额超过了前4年的总和。
    为何风投机构会突然加码对农业的投资?投中集团分析师冯坡对《金融投资报》记者表示:“十二五期间,政策对北京的现代农业产业有直接指示,这说明国家对现代农业领域非常重视。北京仅是中国城市中的一个风向标,但政策放开的确打破了许多农业企业的发展瓶颈,目前算是投资现代农业较好的时机,一方面有政策上的支持,另外一方面市场需求也逐渐体现。”冯坡表示,由于近几年下游市场、尤其是中高端市场逐渐启动,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重视,对中高端农产品  的需求呈现高增长态势,良好的市场前景对资本有着巨大吸引力。
    “如果有机食品每年按照1%需求增长,那么在未来5年,仅仅以上海市场为例,能够增长到5%,换句话说,仅上海市场一年要增加上百亿的市场份额。”身为现代农业行业中的一员,上海多利农庄董事长张同贵如此看好现代农业的发展,按照他的设想,如果能拿下全国的市场,这个“蛋糕”将十分诱人。
    优势资本合伙人吴克忠告诉记者:“我觉得现在是非常好的投资农业企业去整合市场的机会,像美国做鸡肉、猪肉、牛肉,一个企业就占美国鸡肉、猪肉、牛肉市场30%多的比重,中国占比不到1%。”他表示,以中国的豆腐市场为例,美国知名企业占有全国80%的份额,日本山水豆腐占有全国60%的份额,而中国的豆腐连一个小城市、一个乡的份额都占不到。根据趋势判断,中国的豆腐市场也会逐渐和美国、日本靠拢,因此,豆腐产业在中国虽然用新农业的视角看是萌芽状态,实际上已经焕发出了勃勃商机。
    或许,风投看中的正是中国新农业刚刚表达出来的这种激情,风投如今铆足了劲,想要挤进这个行业,不过,这些想要在新农业上有所收获的风投,也在细细琢磨中国的市场,对于扎堆的投资,风险虽大,机会颇多。
    怎样的企业被青睐
    这次风投对农业的“下乡运动”到底有没有机会可言呢?记者了解到,风投进入农村进行考察,使一些技术力量雄厚,但是缺乏资金的企业找到了支撑。
    到底怎么样的企业才能得到风投的青睐呢?华控汇金的董事总经理林林告诉记者:“风投青睐的农业企业一般有三个特点,一是面向终端的消费类企业;二是高科技型,比如有机蔬菜、花卉等种植企业;第三是标准化加工、品牌化销售、产业链整合度高的企业,特别是涵盖种植、贸易、物流、品牌推广、销售等多个环节的"全产业链"模式。传统农产品获得青睐的比例很低。”
    中科创投总裁常虹认为,“通过对农业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传统农产品平均销售利润率在2%与8%之间,比加工制造业绩的5%到10%还要低。”所以说,风投不是雪中送炭的使者,它的投资只能称为锦上添花,也就是说这个产业本身已经不错了,风投的加盟就是让它更好看一些。
    在资本看好的同时,人们对不断上涨的肉价、菜价的忧虑也表露无疑。风投追逐现代农业,是否会进一步推高农产品价格?有关专家认为,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资本的介入将大大提高转型的效率。随着规模的扩大和集中度的提高,将会更好地保障市场的均衡供应,一般不会出现价格的大起大落。

    经济学家成思危指出,农业光靠政府投资无法完成现代化的进程,应该引导风投投资作为长期投资者,支持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并在合作中对农企、农民进行培训、扶持,而不是只合作一段时间,企业上市了就圈钱走人。“农业是关乎民生的基础产业,投资的思路不仅要考虑项目挣钱与否,还要考虑模式的健康与否以及与农民之间的关系。

u8国际

友情链接

  • 深圳市人民政府
  • 清华大学
  • 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 深圳市U8国际平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u8国际企业会公众号

    U8国际平台公众号

    u8国际公众号

    版权所有© 深圳市u8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深ICP证004028-1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4173号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清华信息港科研楼10楼   
    在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探索上,u8国际再次走在了国内前列。在近期披露的u8国际2023年年报中,u8国际特别提到两只基金——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概念验证基金与中试基金。单看规模,这两只基金加起来1亿元,在u8国际管理的基金中并不起眼。但是,这两只基金成功把早期投资前推到了概念验证、中试阶段,这是一个开创性突破。这两只基金在2021年由u8国际的子公司u8国际创投,联合汇通金控、南山创投发起设立,由u8国际作为管理人。据了解,两只基金一共投资了20余个前沿创新项目,在产品化、工程化、市场化上不断传出捷报,不少项目现在已经完成后续轮次融资。概念验证、中试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也是公认难啃的环节。作为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下属平台,u8国际自成立起就致力于推动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u8国际敢于“吃螃蟹”,凭借的正是这个耐心资本20余年专注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深厚经验。6月3日,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登上了《新闻联播》。央视记者来到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详细报道了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在科技成果转化上的经验。报道中特别提到的氢致能源,正是u8国际孵化培育的一个项目。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与关键产业的重点需求高效连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效率,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融合,u8国际趟出了一条新路。成功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际上现在把科技成果转化分解为前后相继的多个环节,第一步是概念验证,然后中试,接下来才是创业孵化、股权投资,最终完成转化落地。虽然近年来中国创投行业强调“投早、投小”,但概念验证和中试依然是难以攻克的薄弱环节。这一阶段的项目往往是技术路线尚不确定,产品远未定型,市场前景难以判断。对于普通VC机构来说,投资风险实在难以把握。但是,这个难题又必须解决,否则整个科技成果转化的生态就会在源头遇阻。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位于深圳南山区,这里是中国科技创新的一块高地。开国内先河的概念验证基金与中试基金在这里问世,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u8国际董事长贺臻向投中网表示,南山区有以粤海街道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有清华、北大、南科大、哈工大、深圳大学等一批高校,有6个诺奖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有60多所,上市公司有200多家,产学研体系可以说相当完整。而要把创新生态进一步夯实,链条最前端的概念验证基金和中试基金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早在2020年,科技部、教育部、广东省联合出台文件支持建设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其定位是打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2021年,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概念验证平台正式启动,这是深圳第一个由政府发起的概念验证支持计划。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概念验证基金与中试基金应运而生。深耕科技成果转化20余年的u8国际出任这两只基金的管理人,可以说是当仁不让。两只基金设立后,在深圳创投市场上备受关注,有一些创业项目甚至慕名而来。2022年6月,基金完成了第一笔投资,投向了来自深圳的植入式脑机接口公司微灵医疗,它目前是国内首个打通植入式脑机接口全栈技术链的企业。接下来,基金又陆续完成了深碳科技、倚宿科技、奥礼生物、吉赛生物、纳科药业、迈特芯等更多项目的投资。目前,两只基金已共计投资了20余个项目。复盘概念验证、中试基金的portfolio,从脑机接口、基因治疗递送技术、高效钌基制氢催化剂、到CCUS碳捕集技术,无不是当前技术创新的最前沿。它们都是来自中科院先进院、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及清华、北大、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等高校、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转化,包括三个杰青项目,一个院士项目。在基金的运营效果上,两只基金也表现不俗。贺臻向投中网表示,到现在基金运行两年多时间,无论是项目的存活率、后续融资情况,还是项目从概念验证向产品化、工程化的过渡,都非常良性。基金启动投资不到2年,接近半数的已投项目都拿到了下轮融资,中试基金持股估值增长了32%。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微灵医疗,在2023年一年之内完成了两轮融资,总融资额近亿元,高榕资本、蓝驰创投、鼎晖投资、中关村发展集团等知名机构入局。对于南山区乃至深圳的创投生态而言,这两只基金创造出远比基金规模更大的价值,为整个生态链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种子”项目,也为深圳的科技创新增添了活力。可以说,经过两年多的努力,u8国际已经完成了初步的探索和验证,证明概念验证、中试基金完全能够在中国跑通,实现多重价值的释放。在此基础上,u8国际也在积极寻求复制成功经验,将概念验证、中试基金在更大范围内推开。25年深耕 要做科技成果投资孵化第一品牌成功跑通概念验证、中试基金,u8国际又将科技成果转化推向了一个新的深度。u8国际成立于1999年,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创业投资的公司之一。在同期成立的中国本土创投中,u8国际的背景特殊——它背靠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从一开始成立的目的就是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贺臻介绍,u8国际成立初期资金有限,但u8国际有的是什么呢?是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丰富的科技成果。因此,u8国际只能埋头“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于是,二十多年下来u8国际走出了一条迥异于传统VC的路径。今天的u8国际最令人称道的是强大的培育、孵化优质科技企业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股权投资。正因为如此,u8国际能够啃下概念验证、中试基金这块科技成果转化的“硬骨头”,也就不令人意外。u8国际创投总经理汪姜维向投中网表示,对传统VC机构来说,管理概念验证、中试基金是不敢轻易尝试的。因为这类基金的规模非常小,但投资难度又很大,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来看并不合算。u8国际创投之所以能干,是基于u8国际20多年来在科技成果转化上的经验和资源积累。比如,概念验证、中试基金面临的第一个难点是项目源。这样早期的项目大部分都存在于高校或科研院所,FA也靠不上。因此,投资团队必须要对这些前沿技术、人才在哪里“门儿清”。在这一点上,u8国际与全国各大顶尖高校、科研院所有20多年做科技成果转化所形成的紧密关系,对前沿科研成果动态的掌握具备较强的先发优势。第二个难点是对项目的判断。概念验证阶段的项目很可能是实打实的“一无所有”,没有产品,没有团队,也没有办公室。汪姜维告诉投中网,一些项目在接触时甚至公司都没有,u8国际还要帮它张罗注册的事情。要敢于对这个阶段的项目出手,要求投资人对技术有很高的敏感度和判断力。作为深耕多年“硬科技”领域投资机构,这也是u8国际的看家本领了。而更重要的,是对早期项目的孵化能力。早期项目什么都缺,作为股东不能只是提供资金,很多时候都要扮演类似“联创”的角色,帮助项目度过早期的“死亡谷”。在概念验证、中试基金的投资组合中,有的项目股权架构是u8国际帮忙设计的,有的CEO是u8国际帮忙寻找的,还有的第一笔订单是u8国际帮忙对接的,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u8国际微电子目前已是物联网电力线通信芯片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而在2002年创立之初仍充满挑战,u8国际为其提供了启动资金,并持续助力成果转化及市场开拓,直到其2020年成功上市为止已“陪跑”了18个年头。所谓“耐心资本”,葆有“长期主义”的初心固然重要,像u8国际这样具备“有创新资源,懂前沿科技,会转化成果,可赋能企业,能培育产业”的独特优势更为难得。80%左右的科技成果转化来自高校,科学家、教授是创业主力军,常见团队是一个导师带几个博士。这种情况下,寻找懂公司管理、懂市场的人来补足团队短板,几乎是u8国际在投后赋能当中的家常便饭。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关键一关是所谓“首台套”,也就是第一个客户从哪里来的问题。如果没有客户愿意尝试,一个创新产品就很难进行迭代、改良,也就无法产业化落地。u8国际、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与大型央国企、产业龙头公司有长期的合作。当一个早期项目进入u8国际孵化体系,u8国际会帮它筛选、对接最合适的客户。部分项目还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双方共同去实现产品的落地。可以说,u8国际20多年来打造了一个完整的科技成果转化的生态,这个生态当中有人才,有技术,有资本,有产业。比如在金融服务上,u8国际不仅能股权投资,还有小额贷款、小额担保、融资租赁,堪称全方位的扶持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放眼全国,很难找到第二家公司像u8国际一样把科技成果转化做到模式化、规模化的高度。u8国际已经是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标杆。很多深圳之外的创业团队,也不远万里地找上门来,希望在u8国际的平台上做转化。u8国际深耕科技创新服务二十余年,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硬科技企业的发展成长,已经具备明显先发优势和强大品牌优势。目前,u8国际已累计孵化服务企业4000多家,投资高科技企业近500家,培育上市企业30多家,完成200多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中国科创又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贺臻看来,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就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也就是说科技创新要从创新端向产业端演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仍是长坡厚雪的赛道。在新的中国时代背景下,贺臻表示,u8国际不追求做到多大管理规模、有多少个IPO,而是要做中国科技成果投资孵化的第一生态、第一体系、第一品牌。当然,作为上市公司更要通过做成果转化、做企业孵化、做产业催化,做新质生产力培育,最终形成公司自身的以科创为底色的商业模式和可持续性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