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互联网支付管理细则近期将出台 央行强推账户实名制

发布时间:2012-01-04 浏览次数:807 来源:

占据第三方支付领域大半江山的互联网支付,有望于近期迎来行业监管细则。

12月28日获悉,央行日前已向多家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企业下发了《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

2010年,央行先后下发两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并陆续就商业预付卡、客户备付金等出台监管细则,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也有望于近期发布。2011年因此被第三方支付业称之为“监管年”。而此次下发的征求意见稿,则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一系列细分监管政策中“最关键的一块拼图”。

近几年,互联网支付业务规模扩张迅猛,现已处于第三方支付的主流地位。据统计,在已获央行第三方支付牌照的40家企业中,开展互联网支付业务的企业为30家,占大半江山。易观国际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占整个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份额高达96%。

作为第三方支付领域的主导,关于互联网支付的监管细则却迟迟未能正式出台。“央行对互联网支付管理办法的态度可谓慎之又慎。”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这并非央行首次就监管细则征询支付企业的意见,自2010年下半年起,央行曾多次召集支付企业讨论监管办法,并起草了多个版本的征求意见稿,每个版本都有较大改动。此次下发的征求意见稿经多次修改后,已接近定稿,有望在近期正式发布。

上述人士分析称,监管层之所以态度谨慎,一方面是由于互联网支付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市场规模日益走高的同时,支付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相对于预付卡、银行卡收单等其他细分领域,互联网支付安全问题最为复杂,监管政策必须尽可能地从制度层面遏制支付风险。

“做实”网络支付账户

网络支付账户实名制将被强制推行。而目前,部分互联网支付企业开通的实名认证服务,仅是出于业务需求的自发行为,并非监管硬性要求。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保障资金安全,乃是此次征求意见稿的重中之重。

由于交易便捷、成本低廉且存在监管缺失,第三方网络支付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成为洗钱、套现等灰色行为的多发地带。此外,网络钓鱼、黑客攻击、植入木马程序等事件频频发生。

征求意见稿规定,支付账户的开立应实行实名制,支付机构不得为客户开立匿名、假名支付账户。客户开立个人支付账户时,支付机构应登记客户的姓名、性别、住址、联系方式以及有效身份证件的种类、号码和有效期限等详细身份信息,并对其真实性进行审核。对于单位支付账户,还需登记单位名称、地址、经营范围、税务登记证号码、组织机构代码等。

同时,客户在同一机构开立所有支付账户须关联本客户银行账户,支付账户的名称应与该客户所关联的银行账户名称一致。个人客户向在同一支付机构开立的所有支付账户月累计充值金额合计小于1000元的,可不关联银行账户。但未关联银行账户的支付账户只可用于付款、接受交易退款,但不得用于收款。

此外,在银行与支付机构自愿合作的情况下,银行应根据合作协议及客户授权对关联银行账户信息和客户身份信息的关联性进行核验,并将核验结果告知支付机构。

上述规定意味着,网络支付账户实名制将被强制推行。而目前,部分互联网支付企业虽然开通了实名认证服务,但仅是企业出于自身业务需求的自发行为,并非监管部门的硬性要求。

这并非征求意见稿治理灰色行为的唯一措施。其还对支付账户的资金来源做出严格限定——客户应通过关联银行账户为支付账户充值,未关联银行账户的,可通过非关联银行账户或经央行批准的“仅限线上实名支付账户充值”的同一支付机构预付卡为支付账户充值,但最多不超过1000元。

而当用户进行支付时,若单笔资金金额超过1万元以上,支付系统将要求客户重新登记个人身份信息,并核对其真实性。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支付账户被盗用的风险。

“监管机构未来将有可能掌握每一笔资金的流向并追溯相关责任,一方面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另一方面遏制洗钱。”一位业内人士说。

征求意见稿还规定,信用卡不得透支为支付账户充值,以防利用信用卡变相透支提现。

可涉足消费信贷还款

“信用卡等个人消费信贷还款”一项是经数家支付机构争取后新添加的内容,包含房贷、车贷、助学贷款等个人消费贷款。

对于支付账户资金的流向问题,征求意见稿规定,除电子商务交易付款、公用事业缴费、信用卡等个人消费信贷还款、购买特定金融产品交易外,客户支付账户内的资金应通过划转关联银行账户的方式实现资金转出支付机构。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上述规定中的“信用卡等个人消费信贷还款”一项是经数家支付机构争取后,本次征求意见稿新添加的内容,包含房贷、车贷、助学贷款等个人消费贷款。

上述规定被认为能够显著提升互联网支付的交易规模。事实上,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企业早已开通相关业务,此规定为相关业务提供了正式的政策支持。

但据了解,尽管个人信贷还款业务规模高速增长,但其目前并未给支付企业带来直接利润。支付宝相关人士表示,还款业务目前对还款客户和银行均免费,在发生跨行结算的情况下,还要替用户支付手续费。开展此类业务主要为了增加客户粘度,扩大市场份额。

此外,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移动电话远程支付适用该管理办法,但并没有提及移动支付业务的更多针对性规定。业内人士分析,管理办法正式出台时,可能将添加部分关于移动支付技术业务的细节条款,也可能另行出台移动支付管理办法。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认为,相对于此前的版本,央行此次下发的征求意见稿强调业务合规,可操作性有所提升,更贴近于互联网支付行业发展的现状。

u8国际

友情链接

  • 深圳市人民政府
  • 清华大学
  • 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 深圳市U8国际平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u8国际企业会公众号

    U8国际平台公众号

    u8国际公众号

    版权所有© 深圳市u8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深ICP证004028-1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4173号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清华信息港科研楼10楼   
           国际创新药物研发公司福沃药业于⽇前完成了近亿元⼈民币的 A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药仙瞳新药基⾦领投,现有股东及关联⽅跟投。据悉,本轮新筹得的资⾦将主要⽤于三个⽅⾯:⼀是公司第四代⾮⼩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 FWD1509 已启动的中美Ⅰ期临床研究;⼆是多个抗肿瘤研发管线(包括第三代口服 SERD)的 IND 申报和其他早期管线的临床前研究;三是上海研发中⼼的建设以及研发管理团队的扩充。       深圳福沃药业成立于2017年,是⼀家致⼒于国际创新药物研发的国家⾼新技术企业,产品主要针对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谈及创业经历,福沃药业联合创始⼈兼 CEO 徐良亮博⼠回忆称,他与另⼀位创始⼈朱程刚博⼠是⼤学同窗,曾⼀起就读于清华⼤学的⽣物科学与技术系(现⽣命科学学院)。本科毕业后,朱博⼠远赴美国求学,留学期间研究的课题⽅向便是创新药。博⼠毕业后,朱博⼠先后进⼊了诺华(Novartis)和阿斯利康(AstraZeneca)两家跨国药企。⽽徐博⼠则在取得了清华⼤学的博⼠学位后,进⼊中国科学院⼴州⽣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GIBH)⼯作,任职期间,徐博⼠通过 GIBH 内部建⽴的创新药平台,也接触到了创新药研发⼯作。       近年来,为了促进中国创新药赛道的发展,使中国企业的药物研发能⼒能够达到国际⽔准,国家出台了⼀系列的激励政策,并简化了审批流程,再加上如药明康德等药物研发机构(CRO,CDMO)的蓬勃发展,从⽽吸引了⼤批药物研发领域的专业⼈才回流。多年的从业经历,让两位创始⼈意识到了当时的创新药赛道中所存在的机遇,于是便成⽴了福沃药业。       发展⾄今,福沃药业已经拥有了⾃有的临床前药物发现平台和研发中⼼,并组建了⼀⽀20余⼈的研发团队(该团队明年预计会扩充到50-60⼈)。此外,公司还与药明康德达成合作,合作开展包括 CMC、处⽅⼯艺、药理、药代和毒理等⽅⾯的研究。       产品方面,福沃药业的管线以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为主,旗下拥有第四代肺癌靶向治疗药物 FWD1509、⽤于治疗乳腺癌的第三代口服特异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 FWD1802,以及针对重症哮喘和特应性⽪炎两种⾃体免疫疾病的单克隆抗体药物 FWB1313 等等。其中,针对⾮⼩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物 FWD1509 是福沃药业的主打产品,该药针对的靶点是表⽪⽣长因⼦受体 EGFR,靶点⾮常成熟,但该药所针对的⼀类未被满⾜临床需求的第20外显⼦插⼊突变,⽬前在中美都没有获批的靶向药,因此市场潜⼒可观。       从产品布局策略来看,福沃药业除了着重考量临床需求端外,在失败率极⾼的创新药市场,公司在布局产品时也会选择成熟的管线和靶点。关于这⼀点,福沃药业联合创始⼈兼 CSO 朱程刚博⼠称,对于⼀款 First In Class(即⾸次上市)的药品来说,失败率甚⾄可以⾼达80-90%。因此,作为⼀家初创企业,福沃药业在现阶段选择产品时,会尽量选择成熟的靶点。在选择成熟靶点的前提下,深入挖掘⼀些临床未被满⾜的适应症,实现产品的差异化突破。此外,盈利⽅⾯,公司⽬前暂未实现盈利。但从盈利模式来看,公司可以通过知识产权的对外授权,以及未来将产品上市并实现终端销售的⽅式来获得盈利。        如今,国际化已然成为了⼀种趋势,对于中国的医药行业来说,也经历了从世界上最⼤的原料药供应国,到仿制药在海外市场成功上市,再到创新药在国际市场 “零突破”的过程。越来越多的中国创新药企业将触⾓伸向了海外市场,⽽作为占据了全球三分之⼀医疗市场的美国则成为了许多企业出海的第⼀站,福沃药业也不例外。       关于福沃药业的国际化布局,据朱博⼠介绍,福沃药业的所有创新药管线都在做全球布局。在产品的出海⽅⾯,公司已经进⼊临床的⾮⼩细胞肺癌靶向药物在中国和美国同步开展临床试验,以期今后创新药产品在中国和美国分别独⽴获批上市。此外,公司在⾃主知识产权保护⽅⾯进⾏了布局,⽬前已经申请了多项 PCT 专利,后续也会陆续在美国、欧洲、⽇韩、澳洲等⼏个主要的医药市场进⾏落地。        谈及未来,创始⼈们表⽰,国内⽅⾯,福沃药业旗下所有的核⼼管线将继续以⾃主研发,临床⾃主推进为主。⽽海外业务⽅⾯,公司将主导临床推进,后续阶段会选择商业权利转让或者合作开发。此外,福沃药业也正在为上市做准备。文|邓云晞编|赵小纯图|福沃药业供图